厦门口岸的石材进出口额已经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并且所占比例逐年提高。为了更好地扶持石材企业发展,2004年8月,厦门市贸发局联合有关部门,向国家商务部、财政部等有关部委提交石材荒料进口“零关税”的建议。
据厦门市贸发局有关人士介绍,近日,商务部和海关总署联合下文,从2005年1月1日起,我国石材荒料进口关税将由目前的4%下降到1%。泉州石材企业的出口行情看涨。
据了解,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材制品出口国、第五大天然石材进口国,石材进口额占世界的16%,而以厦门、泉州等闽南地区为主要生产基地的福建省,则是中国石材第一大省。
厦门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厦门口岸石材进出口额为10.11亿元,占全国比重的60%,其中石材出口额为7.03亿元,在全国的比重达到64%,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
通过厦门关区进出口的石材,泉州石材企业占据了五六成的份额。石材荒料进口关税将由目前的4%下降到1%的消息传出后,引起了许多泉州石材企业的关注。
1%的关税,对于泉州石材企业将产生哪些影响?泉州石材企业会走向何方?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现状篇
众多泉州石材企业仍是“小个子” 在南安与厦门公路的交界处,一块巨大的石碑竖立在路边,石碑上刻着四个大字:中国·水头。
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南安市水头镇已经和广东银湖、江苏万石、山东莱州并列为中国四大石材加工基地,在规模、品种、名气等方面,水头位居四大石材加工基地之首。
国家公路穿过南安水头,这给水头人提供了施展才华的空间。据总部设在南安水头的福建省华辉石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吕国专介绍,国家公路穿过水头,水头人受此影响,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做石材生意,不过,那个时期属于小打小闹。
2000年是一道分水岭,从那时起,水头全民做石材,石材生意热闹非凡,大约2年后,水头就奠定了中国最大石材加工基地的江湖地位。
四年后的今天,水头俨然成为中国石材加工的“王国”,国内外的石材客商云集水头,一派盛世景象。
在石材加工方面,泉州市除了南安水头早已扬名江湖外,惠安崇武镇也小有名气,泉州市泉港区亦初具规模。
泉州市泉港区石材同业公会常务副会长陈金华告诉记者,泉港区的石材加工业逐步发展起来,于2004年9月16日成立了泉州市泉港区石材同业公会,现有68家会员企业。
据陈金华介绍,南安水头主要是经营各类石材加工,尤其是大理石,而惠安崇武镇大多数是专业做墓碑,泉港区的石材企业加工花岗岩的占多数。
那么在泉州市,有多少企业经营石材呢?
泉州市石材商会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泉州的石材企业至少有3000家,南安水头有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石材企业2000多家、泉港区近100家、惠安崇武镇近1000家。他说,这个数据只是保守估计,还有很多家庭作坊没有统计进去。但是,泉州的石材企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年产值超5000万元的企业不会超过100家。
厦门市石材商会会长许荣旗赞同这位负责人的说法,他说泉州的石材企业和厦门的情况差不多,中小企业占据主流,真正上规模的石材企业很少,这导致竞争无序、产品雷同、价格下跌、利润下降等等,严重影响了泉厦石材企业做强做大。他说,目前厦门市有注册的石材企业有500多家,而经营石材贸易的企业就更多,但年产值超亿元的只有50家左右。
影响篇
石材进出口行情看涨
石材荒料进口关税从2005年1月1日起下降到1%,对泉州石材企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吕国专表示,运费和原材料等上涨很厉害,许多石材企业生存艰难,关税下降到1%可谓是一场及时雨。
吕国专介绍说,由于国家宏观调控,钢材、铁矿、砂等的相对需求增大,造成运力紧张,运输成本自然扶摇而上,加上去年6月治理超载以来,原先超载的船运运量减少,运费成本压力大增,石材荒料、产品的运输成本和费用急剧上升,保守估计,涨幅在40%以上。从厦门口岸运输到南安水头,据估算,目前每立方米石材荒料运到水头,运输成本增加了150元左右。同时,石材加工的配套材料,如机械配件、包装材料、磨具磨料也在跟着涨价,许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压力很大。
据了解,先前的石材荒料关税按4%征收,2005年1月1日起下降到1%后,将在一定程度上给石材企业减压。
吕国专表示,华辉石业公司所用的大理石全部是进口的,一年的进口额为8000万元左右,按4%的关税来算,一年要支出320万元,而下降到1%后,关税支出为80万元,一年节省240万元,这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企业规模在南安水头位列前几名的福建省东升石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先生表示,他还没听说石材荒料进口关税下降到1%的消息,但对此持欢迎态度。他说,现在不少石材企业的利润在下降,能节省几十万、几百万元,是一个不小的收获。
进口关税由4%下降到1%,对于所有的石材企业而言是否都是利好消息?
南安宗艺石材公司办公室洪主任认为,关税下降对公司的影响不大,因为公司并没有直接进口石材,而是到厦门口岸向那些进口量大的石材企业购买石材荒料。南安港龙石材公司办公室黄主任也认为,关税下降对公司的影响不是很大,并不是很在意。
泉州市石材商会有关负责人认为,关税降到1%,对那些石材荒料进口量大的企业影响比较大,对没有进出口经营权、向石材贸易公司及大型石材加工企业购买石材荒料的中小型石材企业也有一定影响,因为关税下降后,进口成本降低了,石材荒料的市场价格也会相应下降一些;但对进口量少或者采用国产石材荒料的企业来说,那几乎是没有什么影响。
泉州市泉港区石材同业公会常务副会长陈金华的看法则是,南安水头缺乏石材资源,所需石材荒料大部分是从意大利、西班牙、土耳其、希腊、芬兰、挪威、南非、巴西、印度等国家进口,关税对他们的影响很大;惠安崇武的石雕石材企业的石材荒料既有国产的,也有进口的,影响次之;而泉港的石材企业几乎是采用国产的石材荒料,没什么影响。
厦门市贸发局外贸处处长陈守碰表示,石材荒料进口关税从4%下调到1%,使厦门和泉州的石材企业降低成本,增强出口竞争力,也会获得更多的订单,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发展,也能巩固闽南作为全国石材生产、出口基地的地位。
泉州市石材商会王会长认为,在厦门口岸通关的石材企业中,泉州的占据了大部分,但随着竞争加剧,水头作为中国最大的石材生产基地的优势日益减弱,石材荒料进口关税降为1%,泉州石材企业的成本降低,竞争力将得到加强,石材进出口量会增加不少,泉州石材业将更加繁荣昌盛。同时,会有新的泉州石材企业加入到进出口的行列,这对泉州石材企业的强大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趋势篇
关税下调加速行业洗牌
厦门市石材商会会长许荣旗介绍,前几年,厦门和泉州的石材企业基本上处于前店后厂的关系。厦门企业大多数做石材贸易,接到订单后,交给南安水头、惠安崇武的石材加工企业加工。经过几年的发展,这个秩序被打破了:生产型企业向前走、贸易型企业向后走,也就是说,泉州的石材企业随着规模扩大、实力增强,开始接触市场和客户,也走上了贸易加工混合发展的道路;而原先做石材贸易的厦门企业也不满足于贸易,在厦门、南安水头、惠安崇武等地设立石材加工厂。
现在的局面是,只要有能力,无论是泉州还是厦门的石材企业,一手抓贸易,一手抓加工,两手都硬,造成市场拥挤,竞争过度,价格下滑,利润下跌,大家的日子都没有以前好过。
吕国专说,现在的石材市场竞争过于激烈,挺混乱的,挤压掉了不少的利润。同时,大多数企业规模偏小,产品过于单一,在与外地及国外企业的竞争中,越来越不利。另外,泉州大多数石材企业只顾埋头苦干,忽视了品牌建设,导致缺乏竞争后劲。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是,泉州的石材企业从国外进口石材荒料后,产品很难返销到原料产地,国际贸易壁垒森严,跨越过去的难度不小,那只能是增加国内市场的产品投放,这样,国内市场的竞争更激烈了,企业所付出的代价也更大了。可以说,泉州石材企业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境。因此,他预言:两三年后,泉州石材业将引发大洗牌,到时将会有一大批企业不复存在。
在内忧外患的困境里,闽南石材企业何去何从?
厦门市石材商会会长许荣旗认为,泉州石材企业已经到了行业变革的时候了,现阶段的重点是施行差异化战略,用他的话说,就是大企业走向规模化经营、中小企业要建立自己的特色,其实,厦门石材企业面临的问题和泉州同行相似,也应该如此。他说,前几年,泉厦石材企业普遍实施低成本战略,但到了一定阶段后,成本、价格、制作工艺、材料等趋同,行业平均利润下降,只有施行差异化战略才能拥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
泉州市石材商会相关负责人认为,水头、泉港及崇武都成立了行业协会,协会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把大家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改变过去单枪匹马作战的状况,这样可以减少企业无序竞争,进行价格协调,使企业保住一定的利润空间。吕国专的观点则是,泉州石材企业一方面要善于创新,丰富产品线,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企业要重视品牌建设,及时注册商标,品牌必将是下个阶段的竞争利器,特别是国际市场,品牌响了,才能改变外国人关于“中国石材产品质量差”的印象。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林擎国教授认为,关税下降到1%对泉州石材企业来讲是一件好事,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促进了对国外资源的利用。但是,对于没有进口石材荒料的企业而言,则是增加了竞争压力,会促进行业结构调整,加速优胜劣汰。
那么,泉州石材企业如何突出重围?
林擎国教授表示,从宏观角度来讲,泉州市政府要加大对石材业的扶持力度,使行业合抱成团,减少内耗,一致对外;中观的角度是,行业协会要真正发挥作用,引导企业向何处发展,同时可以帮助企业对外开展业务,例如,以协会名义和船运公司、原料出口公司等签订协议,降低各种成本;微观层面就是,企业的负责人及骨干要尽快提高素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新产品,打造知名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