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人才动态 >> 正文 |
|
剖析中国家具行业人才匮乏的原因 |
|
文章来源:燕赵装饰网
添加人:admin
添加时间:2006/3/6 9:22:11 |
|
刘晓红(1967出生),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工作于浙江林学院工程学院,从事家具设计与制造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致力于家具制造工业工程的研究方向。 中国家具行业的人才匮乏问题,已经严重地制约了中国家具业目前的发展和未来的可持续进程。家具行业的待遇低、需求不强烈、明显的商业倾向、高校设计教育的不足和研究的不平衡导致了家具行业人才的流失和匮乏。然而中国家具行业提高其生产力的关键因素和优势不应该是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材料,而是人力资源,通过设计、管理和营销人才在产品设计、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方面的出色工作获得中国家具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家具设计、技术和管理人才严重匮乏,已经严重地制约了中国家具目前的发展和未来的可持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寻根探源之后,令人深思,更令人担忧。 从业人员500多万人专业人员却少得可怜中国的家具制造业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从清朝以后,几乎沉寂了一个世纪,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复苏,才开始从手工作坊逐渐进入工业化生产。短短20几年后,就成为了家具制造大国,出口大国,发展之快令人欢欣鼓舞。家具专业也经历了同样的发展历程,虽然办得院校多了,学生人数多了,相应的硕士、博士也从无到有,数量也在快速上升,然而在培养的质量,满足社会需求的能力和水平上,却差之甚远。即使如此,数量还远远达不到社会的需求。为什么这个市场这么大,全国有5万多家具企业,从业人员500多万人,专业出身的设计师、技术和管理人员才不足几万人? 让我们来看看《深圳家具》上报道的一些有关家具企业人才状况的数据。深圳市有家具企业近1500家,假如按1000人以上的为大型企业,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的为中型企业,500人以下的为小型企业,人才状况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从表一可知家具企业人才比例之低,与现代工业化的要求差之甚远。深圳尚且如此,其他省市的家具行业情况就更加严重。厦门大学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廖泉文认为,"理想的劳动力结构应当是'啤酒桶'型的,两头小、中间大,即领导层和操作层变小,而技术技能层变大,这样才能适应高科技发展的要求。"在西方发达国家,高级技工占技工总数的比例超过35%,我国却仅占5%。这种不合理的状况是如何造成的? 家具人才为何匮乏家具行业的人才短缺问题真正被关注只是近一两年的事,并不是家具行业以前不需要人,而是前些年没有什么设计、技术和管理人才,企业照样能运行和赚钱,因此这种需求由于没有强烈的经济驱动力而没有真正地被凸现出来。随着原材料全面涨价,随着"民工荒"、"地荒"和"电荒"等能源和资源短缺的出现,随着市场通同质化竞争日益白热化,随着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日益捉襟见肘,企业感到从未有过的压力和危机。想冲出重围,独辟蹊径;想再次提升和壮大,却深感力不从心,强烈意识到需要人才,需要设计,需要管理,需要技术。然而这样的人在哪里? 原因一:社会待遇低社会待遇低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待遇太低,造成人才流失。同样是大学毕业、研究生毕业,但不同专业之间的薪水差异却非常大。做家具,不仅要到位于偏僻郊区或乡下的厂里去,工作环境比较恶劣,污染小、噪音低、窗明几净的家具厂毕竟寥寥无几,而且工资比从事其他行业的低,与其他专业的同龄人相比,心理落差很大,认为自己的价值没有体现出来,在很现实的利益驱动下,选择改行成为必然。家具行业就像中国的西部一样,面临相同的境遇。这种现状不仅是中国,整个亚洲国家都有类似现象。 如表2所示,从马来西亚应届毕业生的薪水中就可证明这一点。(其实,国内情况更加严重,工资差距更大。) 原因二:社会的需求很低,造成了流失 由于前些年中国的家具行业几乎没有什么原创设计,企业的产品设计大多是拷贝香港和欧美的,或是按照老板的意图左抄右改,很少有属于设计师自己的设计,因为老板不愿意在设计上投入任何成本,中国驻厂的设计师充其量是绘图员。其实国内不乏有创意的设计师,但在这样的土壤里,他们创新的翅膀很快就被折断了,价值被贬值了,同时也看不到发展的空间和未来。因此,在家具行业做设计的干不了多久,就会改行。现在情况略有好转,但状况依然如此。 原因三:太过明显的商业倾向导致研究滑坡、人才缺失 木材科学与技术,属于国家二级学科,每年都有国家的许多大项目,863项目,973计划,国家自然基金,省自然基金等,而家具在这些所谓的重量级课题申报活动中,连找一个归属都很困难,没有一个国家级课题里有"家具"这个关键词,即使想申报,也无门。从新中国成立以后,50年代就有了家具设计的课程,到80年代就有了家具设计本科专业,发展至今已经50多年了,在家具行业,有哪一位教授拿过国家自然基金的项目?没有。家具行业不仅没有一级学术刊物,也没有核心期刊。这种现状不仅是中国,整个亚洲国家都有类似遭遇。这种观念导致在整个亚洲的很多教学和研究机构内与家具有关的研究被迫退出(见表3)。 这个问题看来也是一个答案,那就是在一种商业倾向的领域内可以做何种研究?亚洲国家的家具产品附加值为什么提不上去?亚洲的家具设计师为什么很少出现在世界家具设计的舞台上?这就是答案。 原因四:培养的专业人才不合格,导致了流失 培养的专业人才不合格,导致了人才流失。在现有家具设计教育培养体系下,很难有出去就能直接使用的合格人才,即使有也是凤毛麟角,不是靠老师教的,而是主要靠自己的兴趣和实践努力获得的。在全国有家具专业的高校,没有几个专业老师会做家具,并设计过什么像样的家具。这样说也许伤了很多先生的自尊和面子,但事实如此。这并不是教师无能,而是教育的体制和环境造成的,因为教师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自然他们也会有此"软肋"。而且他们又很少有机会再深造,更不用说出国门开眼界了。这一点已经远远滞后于企业,中国的家具企业很多都走出去参观和参展,不仅打开了市场,也看到了差距,增长了见识。而身担教育重任的教师却往往孤陋寡闻。没有名师哪来的高徒? 原因五:基础研究的缺乏,影响了应用科学的有效性,间接影响了研究人员的可信度。 中国科学研究状况的另一处弊病是集中于应用研究,基础研究降低到最低。应用研究的结果是解决具体问题,并且通常要应用不仅适合于一种工业范围内的解决办法。结果在提高地区家具工业的竞争优势过程中,这样的研究活动的有效性常常受到限制。缺乏能提供基本洞察力的基础研究,工业范围内的解决办法将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获得,并且在反复试验和错误之后不可能产生预期的效果。这可能会限制本地资源知识的利用和发展,这种知识会依次影响应用研究的结果在工业中的使用,从而使产品价值的增加能力也受到牵制(Rat-nasingam2000)。同样,专家、学者的水平也被怀疑,影响了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合作的积极性和信心。 原因六:政府的干预太强。 对于大多数有家具设计和制造专业的高校和职业技术学校,之所以专业没有办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来自政府的干预太强。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材建设以及用人机制上都没有针对本专业的特点进行设置和管理,实行"一刀切",严重阻碍了设计教育的发展。其实,社会的需求已经很大、很强烈,高校也看到了希望,但却难逾越很多鸿沟,加上重要领导的意识跟不上,思想不够解放,就更难"与时俱进"。产业远远走在了教育的前头,而教育有太多的羁绊无法跟上。顺德职业技术学校之所以将此专业办得比较好,就是因为它是全国家具专业试点单位,没有太多制度羁绊,可以有较大的自由度,同时国家和省里又给与很多资金投入。检验教育的标准就是培养的学生是否受企业欢迎。他们充分利用了这种自主性,结果自然很好。 以上通过六个方面对中国家具行业人才匮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这种结果的深层次原因短时间是很难改善的,但又必须尽快有所扭转,否则它将必然影响未来家具行业的可持续和健康地发展。 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强调资本不仅仅局限于物质形态,更重要的是凝结在人体内的人力资本,他指出"离开大量的人力资本,要取得现代农业的成果和工业的富足程度是完全不可能的(1990)"。新增长理论的代表人物罗伯特·卢卡斯认为,人力资本不仅可以提高劳动者自身的生产率,而且,它的外在效应还会扩散到别的劳动者身上,也会从旧产品传递到新产品,因而将提高所有生产要素的生产率,进而实现规模收益递增。 所以,人力资本才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中国家具业未来的希望不是在自然资源上,也不是在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上,而是在具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上,靠他们的设计和技术,靠他们的科学管理和有效的营销手段去赢得竞争力。 为此,我们从家具行业人才匮乏的原因分析入手,同样也必须从这些方面开始逐步改善,通过政府、企业和学校共同努力,形成产、学、研和谐紧密地联系和互动,创造一个良好的易于人才产生、培养和形成的环境和机制,形成以学促产、以产助研、以研促产的良性循环,让人才充分发挥"发动机"的作用,驱动中国家具工业平稳、快速地前进。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