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最近想买台数码相机,那么首先要做的是不是先在报纸、杂志或网络上搜罗一番,反复研究各个品牌、型号甚至出厂批次,看看孰优孰劣?要是买空调呢,是否也要全面“扫描”市场、反复对比价格、充分研究功能,而不敢轻信某个品牌促销员的“热情推荐”?记者在采访大量消费者后了解到,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对如今的“消费体验”有着类似的感受———累!
概念太乱,陷阱太多
“超大屏幕”、“纯平板享受”、“全数字兼容”……看到这些字眼,对于一位打算购买平板电视的消费者来说,确实诱惑十足,但是仔细解读一下,商家主推的这些卖点却很不实在。“超大屏幕”有多大?“数字兼容”是否等同“ 数字电视”?“纯平板”是液晶还是等离子?如果购买时不问清楚了,还真有可能遭遇“模糊消费”,多花冤枉钱。实际上,购物之前充分了解行情,本来无可厚非,但据了解,很多消费者货比三家都实属无奈之举。因为如果仅仅按照商家的宣传来判断产品的优劣,很难做出正确的选择。“概念太乱,陷阱太多!”一位正在选购空调的消费者说,“这几天逛市场,手里攒了一大堆宣传材料,但不是宣称如何绿色环保就是号称多么节能省电,没有不说自己好的,真正有帮助的介绍和推荐却很少!”这位消费者称,他本来想给卧室装一台小功率的空调,并没什么特殊的需求,可是在三家家电卖场却得到了四五种方案,本来一千多元能解决的问题,商家最高的消费建议竟然达到三千多元。用消费者的话说,这样的导购实在是有点过分了。
消费者被迫成“专家”
商家有误导之嫌,顾客只好自己想办法。消费者徐先生被身边的朋友称作“行家”,很多人买“大件”之前都要向他咨询一番。数码产品的什么“光学变焦”、“CCD规格”、“非球面镜头”,平板电视的“梳状滤波器”、“HDMI端子”、“数字串色抑制”,甚至是服装的“染色牢度”、“收缩率”、“全掌防震气垫”,食品中的“山梨酸钾”、“巴氏灭菌”、“益生菌”等各种五花八门的概念全都如数家珍,购买相关产品的时候,哪些指标重要,哪些概念无所谓,都非常清楚。接受记者采访时徐先生表示,成为“消费专家”应该是被迫的。因为时下的消费市场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全让消费者轻松购物的环境,或者说商家的导购并不能真正满足顾客的实际需求,所以说买东西特别是买价值比较高或直接关系到身体健康的商品时,要想达到明白消费、理性购物,就不得不事先仔细研究,免得到了卖场里被促销员“牵着鼻子走”。
诚信环境何日“登场”
前些天,本市的一家数码卖场又推出了“放心购物”的主题促销活动,按照商家的解释,也是希望通过促销联合生产厂家共同为消费者营造一个诚信的环境。但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响应卖场活动主题的商家不在少数,但是能够拿出实实在在举措的却少之又少。
走进卖场扑面而来的,还是虚虚实实的“优惠报价”,甚至是强拉硬拽的“装机推荐”。用消费者的话说,很多商家嘴里说的是诚信,但是推销起产品来,又都不外乎云山雾罩、误导消费的伎俩。从事市场营销研究的专家接受采访时分析说,让消费者从“辛苦”的购物体验中释放出来,需要整个市场的多方促进。一个真正诚信的消费环境,无论对消费者还是商家、厂家,都是一种良性的循环。轻松消费不再成为奢望的时候,也将是消费市场全面提升档次、走向成熟的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