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长期在南宁市古城路揽活的“野马”装修队,搬到区展览馆的“新家”已有半个多月时间了(本报曾有报道)。在经历了从一盘散沙到集中揽活的变迁后,南宁市城管部门希望这些装修工能够在“新家”安居乐业。
但事实上,在经历了较长一段时间的等待、观望和失望后,不少装修工对“新家”已逐渐失去了热情。近日,记者调查了解到,尽管南宁城管的初衷很好,但由于“新家”鲜为人知,装修工长时间揽不到生意,以及服务对象习惯在路边找活等诸多因素,装修工被迫回流
现象:
“新家”冷清 旧窝热闹
7月3日上午10时,记者在古城路看到,前段时间销声匿迹的“野马”装修工又三三两两地出现在马路两边。而就在这个昔日装修工最喜欢聚集的路段,南宁市市政管理局近期分别立了两块醒目的铁牌,牌上写的内容大致是装修工有了集中揽活的新场所,并注明了地址,要求所有装修工自觉到“新家”去觅活,以便规范管理等等。
当天上午,尽管有数名城管队员在现场值守,但装修工们似乎已习以为常,照旧三五成群地坐在路边,一旦有疑似找活的主儿经过,就主动上前招呼。因有城管队员在,大部分装修工仍有所顾忌,把自已招揽生意的牌子垫到屁股下面。而一旦有活儿找上门,装修工就把主顾拉到较偏的树下洽谈。
相比之下,装修工位于民主路区展览馆的“新家”则较冷清,只有数名装修工在此守候,个别人还在打盹。一位来自马山的韦姓装修工说,照这样下去,他们守在这里无异于守株待兔,连续几天了,连个找工的主顾都没有。他们正琢磨着回古城路找活。7月4日上午11时,记者再次来此探访时,空荡荡的凳子上只有五六个人,但全都躺着睡大觉。
探因:
“新家”少人 知揽活不容易
在与装修工的交谈中,记者发现很多装修工之所以“吃回头草”,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新家”太偏,而且距离马路有近50米,再加上标识不醒目、宣传比较少,很少有主顾知道展览馆里居然有那么多装修工在等着活干。
来自防城港的装修工龙某告诉记者,从6月19日至25日,他们一行7个人在“新家”苦等了数天,但找上门的主顾寥寥。
龙某进而分析说,他在古城路揽活已经四五年,这些年认识了不少装修工头,也逐渐拥有相对固定的生意来源,即使生意再冷淡,起码手下的人都不闲着。但自搬新址后,以往的主顾不再找他,这令他心急如焚,每天都要派一名小工到古城路转悠,但收效甚微。来自武鸣的一位潘姓装修工则认为,虽然古城路“旧窝”距离“新家”不远,但长期以来,人们已养成了“要找装修工,请到古城路”的思维习惯,一下子很难改变。
一些装修工这样说,坐在古城路两边的装修工,就像两条“生产线”,主顾看这家不满意再看下一家。但在新址,一有主顾进来,过于集中的装修工一拥而上,把对方围得满当当的,有时为争一个活儿甚至有人动起了拳头。
期待:
全方位规范 宣传要加强
有装修工认为,加大对新址的宣传力度,再把古城路的顾客源逐渐吸引到“新家”,这可能是最为简单的救市方式了。但这些事情该由谁来做,如何做,成本由谁来担?
记者发现,以前只局限在古城路上的装修工,现在在南宁市星光大道、友爱路、民生路等路段也相继出现。有装修工提出疑问,如果仅仅是为了将古城路上的装修工规范起来,那些不断在其他路段冒头的装修工又该如何安置?
7月4日上午10时许,南宁市青秀区城管大队王副大队长、南宁市城管执法支队的冉副支队长先后接受了记者的采访。王副大队长坦言,为了劝导这些装修工回新址揽活,该大队每天要派出近10人到该路段值守,但收效不大。
冉副支队长分析说,长期以来,古城路已形成了相对固定的马路装修市场,再加上该路段荫凉清爽,而设在展览馆内的揽活点不具备这些条件,这也是装修工死活不肯回“新家”的原因。他表示,城管要求每天安排人员值守的制度不能变,并将考虑是否增派人员支援青秀区城管大队。
部分装修工表示,他们理解城管部门的苦衷,但他们也不想在“新家”坐以待毙。有人已开始跑到其他路段揽活,长此以往,问题仍是无法得到解决。
|